1、在野外调查采集的基础上,对华东地区重要的植物资源特别是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进行系统收集,选择重点区域开展就地保护研究,选择重点物种开展迁地保育及研究,并建立管理系统完善的种质保存圃和保育数据库,修订完善系列志书等区域性资料。
2、 应用植物分类、生理、生化、生态等学科方法,开展生活史适应、保护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的评价,探讨华东地区重要植物类群物种形成的机制和分布式样,探讨珍稀濒危植物的逆境生理和抵御机制,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
3、 结合野外繁殖及传粉系统的研究,开展重要植物类群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探讨物种形成的遗传、生殖、生态基础,明确致濒的繁殖障碍,提出野生种群扩张及发育重建的理论和方法。
4、 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的角度,探讨华东地区重要植物类群的遗传结构、遗传变异和分子水平的适应性进化等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和保护策略;并且利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基础,发掘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新经济植物的重要功能基因及物种、区域分化分子鉴别技术体系。
5、 利用引种驯化、系统选育、遗传工程、空间诱变等技术手段,开展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新经济植物的常规和新技术育种,并通过繁殖基地和推广中心的建立和示范,为江苏农林、医药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优良和创新品种